【市财政局】创建精准教育培养机制,加快青年干部成才成长
“本人将尊重导师帮带,积极主动汇报思想工作情况,力争一年跟着干,两年独立干,三年成骨干。”这是发生在咸宁市财政局“青蓝结对·导师帮带”签字仪式上的一幕,也是近年来咸宁市财政局持续开展青年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面对班子长期缺配、人员专业知识结构不优、内设机构比全省市州财政部门平均水平少70人的复杂局面,咸宁市财政局把人才梯队建设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探索成立财政政策研究小组,建立精准结对帮带机制,全方位开展青年干部能谋、能说、能写、能算、能干“五能”淬炼,着力培养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能力、作风上过得硬的财政生力军,以干部管理绩效提升,推动党务、政务、业务全面进步。
创建三项机制,打造人才培养高地
健全组织机制。组建以“80”后为主体的财政政策研究小组,财政局“一把手”亲自挂帅,一名四级调研员任专职副主任,下设学习组、调研组、宣传组、考核组,构建“小组组长+中坚骨干+全体成员”的组架构体系,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串珠成链。政研组自2018年成立以来,已成功换届三次,内部管理不断完善,聚合力量持续增强。党组班子率先垂范,与年轻人学在一起、聊在一起、干在一起,局内各科室鼎力支持、通力配合,政研组各项工作强力推进,一以贯之。
创新帮带机制。出台《市财政局政研组“青蓝结对”帮带活动方案》,党组成员与关键部位科长、县级干部与新进公务员、科室负责人与本科室年轻干部巧结对子,签订帮带承诺书,全方位开展“三传”(传承局风、传授业务、传导经验)、“三帮”(帮助补短板、帮助提能力、帮助解困惑)、“三带”(带领争先创优、带领锤炼作风、带领清廉奉公),推动“新兵变尖兵、新手变能手”。政研组在财政改革发展大潮中勇挑大梁、奋发有为,全员参与疫情防控、大财政体系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三分一定”等工作专班,完成财政“十四五”规划编制等重点工作任务,市财政局被市委组织部确定为市直机关青年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工程试点单位。
固化学习机制。出台《加快培养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若干措施》,突破常规教育培训的短视效应,将取得专业技术等级资格作为年轻干部优先提拔晋升的条件。常态化开展领导干部带头讲、外请老师专题讲、青年干部轮流讲学习培训。开办“财政大讲堂”50多期,“财会夜校”2期,举办“读书分享会”20余期,编发《财政政研动态》15期。创新开展“财政业务我来讲”活动,把“麦克风”交给青年人,让他们走近前台、走上舞台。建立听会制度,先后选派年轻干部列席局务会、业务会商会,旁听政府专题会200余人次。截至目前,政研组成员有10人取得研究生学历, 1人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10人取得中初级会计师资格证书,3人取得法律资格证书,5人取得其他类中级资格证书。
搭建三个平台,打通成长“任督二脉”
支部平台强党性。突出政治引领,充分利用支部平台,让年轻干部从事党务工作,加强政治历练。目前,局机关5个党支部就有4位书记为80后,所有党支部支委、党小组长均部由80后、90后干部担任。组织编印《财政干部党建工作手册》,用党建知识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经常开展机关党支部与会计师行业党支部、基层财政党支部等联合主题党日活动,青年干部“政治三力”显著提升。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参加市委组织部、市委直属机关工委举办的知识大赛、演讲比赛,2024年取得市直机关红歌赛第一名。市财政局《打造一流干部队伍、彰显实干实绩担当》的做法在全市组织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
基层平台强作风。推行年轻干部下派上挂制度,建立财政监督指导员制度,选派年轻干部到乡村振兴、巡视巡察、财会专项检查、预算编制等工作任务繁杂和急难险重岗位锻炼。截至目前,安排青年干部24名参与巡视巡察,2名上挂财政部锻炼,4名到县市区财政局任常务副局长,2名参与乡村振兴驻村帮扶。组织青年干部下基层开展重大课题和专项课题调研,累计完成调研课题16个,在省部级以上刊物刊发调研文章17篇,调研报告连续5年获省市社科联嘉奖,乡镇财政体制改革专题调研报告获国务院领导肯定性批示。在驻村帮扶点创办“共享菜园”,通过“劳动大学”磨练青年干部吃苦耐劳作风和亲民情怀,《蒲圻湖村竹笋产业发展的蹲点调研报告》获市委书记周峰批示。
实践平台强能力。组建局机关足球队、气排球队、篮球队、乒乓球队、羽毛球队、歌咏会等6个兴趣小组,常态化开展日常训练、友谊比赛等各项活动30余次,举办两届财政青年干部趣味运动会。成立财慧“三八”红旗手工作室,举办才艺展示、亲子、瑜伽等活动20余场,引领带动全局女干部展现巾帼风采。联合湖北银行咸宁分行等单位举办青年干部联谊会5场次,组建唐光友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参与社区治理、创文创卫等活动380余人次。持续开展“明于大局、精于理财、乐于奉献、敢于担当”咸宁财政文化建设,模范机关创建经验全市推介。推行财政监督指导员制度,对188家预算单位财务工作开展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指导和服务,共下沉单位835天(次),形成问题清单352个。
强化三项管理,锻造全面过硬队伍
强化制度管理。出台《加快培养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若干措施》,对勇于担当、在急难险重中表现突出的;对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的;对长期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的;对勤奋学习、率先取得专业技术等级资格的年轻干部,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晋升。制定《咸宁市财政局政研组成员积分制考核办法》,对学习培训、履职担当、文稿写作、遵规守矩等四个方面实行百分制量化考核,让年轻人学有目标、比有方向、干有奔头、累有甜头,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变被动接招为主动作为。
强化日常监督。明确要求结对帮带工作做在日常、抓在经常,实行“八个一”管理,即每年制定一份成长计划、每月撰写一篇学习笔记、每半年确定一个调研课题、每年形成一篇有情况、有问题、有分析、有对策的高质量调研报告、每年完成一本工作(民情)日志、每年组织一次研讨评议、每月开展1次谈心谈话、每年举办一次联谊会。对参学参会和参加活动情况,建立常态化通报制度,对违反纪律要求的人和事,在办公楼一楼大厅公开点名警示。近年来印发会风会纪情况通报24期,组织开展重点领域风险排查15次,开展廉政谈话32人,约谈提醒28人。
强化导向激励。组织开展政研组青年干部先进典型选树活动,选树学习标兵、写作标兵、业务标兵各1名,举办先进事迹专题报告会,大力宣传和弘扬政研组甘于奉献、勇于创新、争创一流的先进典型,营造学有榜样、行有示范、干有标杆的良好氛围。树牢实干实绩鲜明用人导向,考核结果直接应用于评先表优和提拔晋升,前3名全局交流发言、优先提拔,后3名表态发言、谈话提醒,连续2年后3名调整岗位。通过考核激励,一批青年干部脱引而出,局机关主要业务科室科长均为80后,其中 1位科长提拔为副局长。(市财政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