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传统坚守初心 接续奋斗担当使命
咸宁日报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黄胜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和党报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紧扣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的目标,继承传统坚守初心,接续奋斗担当使命,在新时代实现新作为展现新气象。
一、铭记党的新闻工作历程,进一步坚定前进方向。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最好的老师、最好的清醒剂、最好的营养剂,总能让人受益匪浅。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才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我们党98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用鲜血和生命凝结而成的历史篇章,如一个个精神支点,闪耀着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坚守使命的时代光芒。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有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在中华民族处在内忧外患、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爱国进步的新闻工作者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以笔为枪,以文征战,满腔热血投身到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洪流中。一代又一代党的新闻工作者自觉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心连心、肩并肩,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激扬文字,同仇敌忾,在激情燃烧的建设岁月纵笔放歌、鼓舞干劲,在大潮奔涌的改革时期高扬旗帜、凝心聚力,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一篇篇传世佳作,镌刻了一个个闪光名字,树立了一座座丰碑。
党报作为党的事业的一部份,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长而成长,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十分重视报刊宣传工作,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的第一个决议就对出版党报的原则性问题作出了规定。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又专门讨论了党报宣传问题。1922年8月,中共中央在杭州西湖会议上,决定创办全国性政治机关报《向导》。时至今日,中国共产党党报形成了完善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党报体系。在90多年的奋斗历史上,我们党报无论是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日新月异的和平建设时期,始终站在时代的最前列,坚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等优良传统,发挥党报的“耳目”“喉舌”作用,通过党报宣传党的主张,反映人民呼声,推进革命进程,引导人民群众,加快经济发展,服务社会建设。90多年风雨兼程,我们党报承受初创时期的艰辛、历经发展时期的洗礼,如今成为了我国传媒业具有政治权威优势、信息资源优势、办报人才优势和受众优势的主流媒体,在打牢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思想基础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在营造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和新闻事业在党带领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伟大历程中,积极宣传党的主张,深入反映群众呼声,铸就了红色基因,形成了优良传统,成为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成为激励我们奋勇前行的强大力量。
一是要继承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心同德、同向同行的优良传统。一代一代有志于中国进步事业的新闻人,把中国共产党作为国家的希望、民族的希望,积极地追随党、宣传党,在党的引领下追随真理、追寻光明;一代一代投身于党和国家事业的新闻工作者,坚定不移跟党走,自觉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传播党的声音、传扬党的主张,反映伟大实践、纪录伟大斗争,奉献理想、搏击人生,用自己的智慧、汗水乃至生命诠释信仰、诠释忠诚,体现了新闻工作者紧紧追随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执着信念。
二是要继承植根人民、服务人民的优良传统。一代一代新闻工作者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新闻的主体,始终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心系人民、讴歌人民,展现火热的生产生活,反映共同的心愿心声,以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的实际行动,回答了“为了谁、依靠谁 、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
三是要继承始终引领时代风气之先的优良传统。新闻工作者用笔墨和镜头纪录时代变迁,也用坚定的信念、敏税的洞察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我们的新闻工作者都能把握时代脉搏,发出时代强音,引领时代进步。
四是要继承始终担当历史责任和社会责任的传统。新闻讲的是当下现实,但要对得起历史、经得起检验;新闻说的是一地一人一事,但要着眼整个社会,反映社会主流。一代代新闻工作者秉承“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崇高追求,发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以对国家的担当奉献、以对新闻事业的执着坚守,追求真理、守望正义。无论是在枪林弹雨的战场,还是在急难险重的现场,无论是在改革开放的一线,还是在深度贫困的村庄,哪里有需要、哪里有困难、哪里有挑战、哪里就有我们的足迹、就有我们的声音。正是这种强烈的责任担当,让新闻工作者赢得了党的信赖、人民的赞誉、社会的尊重。
党的新闻工作历程,是新闻工作者在长期实践中探索、奋斗与发展的历程,是我们弥足珍贵的政治财富和精神瑰宝。历史虽已过去,却不能忘记,铭记党的新闻工作历程,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过去,看清前进的方向,增强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的历史担当。
二、接续咸宁报人创业航程,进一步坚定新闻志向。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报业历经铅与火、光与电进入数字时代,一代又一代咸宁日报人薪火相传、接续奋斗,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事业基石。回眸咸宁日报50多年的奋斗史、发展史,探寻初心、牢记使命,让我们清晰地知道从哪里来、往哪里去,让我们清晰地知道生活因奋斗之历程而丰富多彩、历史因不朽精神而活泼灵动,更让我们清晰地知道在新长征跑道上的担当和使命。
一是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创业不停,奋斗不止。
咸宁1965年成立专区,1966年7月1日《咸宁报》创刊,人员从各地抽调而来,一张报纸从送稿排版、校对清样到印刷发行,得来回多次到武昌县(现江夏区)印刷厂才能完成。为此,报社从各县抽调设备和工人师傅,建起了自己的印刷厂。但时间不长,印刷厂移交地区轻工业局管理,成立咸宁地区印刷厂,报纸转为由地区印刷厂代印。1984年,报社在宿舍楼后面空地开建印刷厂,第二次创业,通过第四地质大队出资招子弟进厂和自筹资金购买设备,自己动手写字模架,又建起自己的印刷厂。90年代初,报社通过购买湖北日报社淘汰的胶印机,开始了由铅印到胶印的转变。后来,又通过代印楚天都市报,由楚天都市报先付印刷费和自筹资金购买设备,报纸由黑白向彩色印刷转变。根据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要求,2013年报社采取借资和自筹的办法购买设备,报纸由单面彩印向双面彩印转变。最近这几年,报社自筹近500万元建起文化产业园,印务公司实现整体搬迁,实现了由租厂房到建厂房的转变。一次次艰苦创业,一步步跟随时代的转变,一代代报人付出艰辛的努力,报社终于发展成在全省地市报中有为有位的报业集团。如今,虽然报社积累增加了,条件改善了,但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还需继续传承,唯有紧跟时代,创业不停,奋斗不止,才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开创新的事业。
二是发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笔耕不辍,一丝不苟。
老子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注重细节、追求完美,所体现的就是工匠精神。提到工匠精神,人们常常会与专注用心、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等词汇联系起来,它诠释的是一种对自己新生产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而采编工作正是要践行这种精神理念,将新闻素材加工成新闻作品,将新闻作品编排成传播产品。
90年代前,咸宁日报老报人是拿着毛笔在方格纸上编稿件,拿着尺子在画版纸上拼报样,方格纸上要算出每篇稿件的字数,画版纸上要划出每篇稿件的空间,字数不准带来行数不准,给排版工人增加很多无效的工作量。这是从操作层面讲。在编辑工作中,对稿件的内容、形式、观点、标点、事例都需要认真规范和推敲,把好稿件的政治关、知识关、文字关,力求字斟句酌,每字每句精炼、连贯,精上加精,好上加好,有时甚至改了抄,抄了再改,这就是报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虽然现在我们在编排上用上了电脑,高效快捷,但作为党报采编人员,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能丢,新闻宣传工作是拿“笔杆子”的,没有“几把刷子”是干不了事的,一篇好新闻,从标题到内容,都是要通过不断地打磨修改,一个名记者,从成长到成名,都是在笔耕不辍中练就出“看家本领”,合格的新闻工作者,掌握精湛的专业技能是基础,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地练出真把式、真功夫,才能成为新闻工作高手。
三是发扬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催笋成竹,润花著果。
咸宁日报的历史可从某一角度来说是一部传承的历史,一代又一代老报人,传思想观念,传工作作风,传采编技能,亲力亲为带着年轻人下乡采访,手把手教年轻人改写稿件、编排版面,年轻人都尊称老同志为老师,而不称呼职务,体现了对老同志为人师表的敬佩与尊重。正是老报人甘为人梯传帮带,培养了一代一代报人在报社这个大家庭中成长成名,一批一批报人从报社走出去,走上省市重要领导岗位,走上知名学府讲台。
为人作嫁为人忙,这是编辑工作的真实写照。为人作嫁衣就需要有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通讯员每一篇稿件见报倾注着编辑的心血,从过去书信来往到现在电话或微信沟通,一批又一批基层通讯员在咸宁日报编辑的指导下成长,一批又一批基层通讯员在《咸宁日报》这个大平台上崭露头角,一批又一批基层通讯员通过《咸宁日报》扬名而走上领导岗位。咸宁日报既是培养人才的平台,又是输送人才的平台。为人师,为人梯,咸宁日报人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需一代一代传承并发扬光大,以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培育新人、培养队伍,催笋成竹,润花著果,让《咸宁日报》成为人才辈出的好平台,把开门办报、群众办报落到稿件上、版面上,落到培养人才上。
四是发扬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敢打硬仗,能打胜仗。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你看见我们的时候,我们在报上,你看不见我们的时候,我们在路上,这是对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描述。记者编辑是个吃苦的职业,防汛抗旱、重大灾情险情记者要到现场,日常采访要进企业、走乡村,在一线发现新闻、采访新闻,只要有新闻、有号令,不分雨天晴天,不分白天夜晚,日复一日,奋战在一线、打磨到深夜。正是有这种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我们打赢了98抗洪报道硬仗,我们记者徒步库区采访得到通山县委表彰……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吃不了苦,干不成一番事业,吃不了苦,也不可能成名成家。昨天的新闻,今天的历史,我们是时代的记录者,是历史的见证者,一代又一代报人在平凡的岗位上爱岗敬业、努力耕耘、苦中有乐、乐中有苦,一篇篇报道见诸报端,影响一代又一代咸宁人,一篇篇报道在省以上获奖,展示了咸宁日报人的能力和风采。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不断涌现,我们要继续发扬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敢打硬仗,能打胜仗,一步一个脚印,在平凡的岗位不断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忆往昔,峥嵘岁月,几多辉煌;瞻未来,薪火相传,思源致远。昨天的辉煌成就今天的历史,今天的奋斗续写明天的辉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咸宁日报人的优良传统,接续咸宁报人的创业航程,在新的时代再谱新篇章。
三、走好媒体转型发展征程,进一步坚定融合导向。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代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在以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传播技术的推动下,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发展日新月异。立足时代前沿,不断深化对时代特征和发展大势的认识把握,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深化媒体融合、促进媒体融合,不断增强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是我们新时代的新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鲜明指出了媒体融合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为推动媒体融合纵深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我们必须着力提升理论功力、政治定力、业务能力、队伍活力,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而成大海,一步一个脚印走实转型发展征程,推动媒体高质量转型发展。
一是着力提升理论功力。我们党历来重视学习,这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在每一个重大转折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总是号召全党同志加强学习,而每一次学习热潮都能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实现大发展大进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依靠学习创造了历史,更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媒体融合是一项创新工作,创新工作必须以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掌握这一思想的科学体系,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把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打牢思想之基、筑牢精神之柱,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和媒体融合的重要思想,深刻把握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和媒体融合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职责使命、实践要求,更加自觉地用以统一思想行动,谋划推进工作。
二是着力提升政治定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这其中,举旗帜既是方向又是力量,要举好旗帜,就要保持坚强的政治定力,在旗帜这个根本问题上头脑清醒、立场坚定。宣传工作就是政治工作,讲政治是第一位的要求。党报、党刊、党网是党的新闻舆论主阵地,在转型发展中必须讲政治讲党性。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加强政治历练和政治修养,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坚定崇高政治理想,全面提升政治觉悟和政治定力,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紧紧抓住增强“四个意识”这个根本,着力锤炼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的政治原则,落实到新闻宣传具体工作中,体现到日常言行中,以实际行动和实际成效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三是着力提升业务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到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和能力建设提出更严标准、更高要求。宣传思想工作是在人的头脑里搞建设,必须在培育专业精神、提升专业素养、增强专业能力上下功夫,着力提升把握正确方向导向的能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文化的能力、管理意识形态阵地的能力、开展网上舆论宣传和斗争能力、驾驭新媒体发展和传播的能力,掌握“看家本领”,练出好把式,真功夫,更好地适应和跟上时代的变化、实践的发展、人民的期待。
四是着力提升队伍活力。做好新闻宣传和转型发展关键靠人。干部队伍没有活力,发展就没有活力,做好“人”的文章,要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通过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力量上保障、待遇上倾斜、精神上鼓舞、思想上关爱,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干部职工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要大力倡导“有为才有位”的理念,做到年龄服从本领、资历服从能力、文凭服从水平,让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职工有所为、有所位,真正让干部职工感受到创业有舞台、干事有天地、发展有空间。
媒体融合是时代所向、大势所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融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新形势下媒体融合发展的本质内涵,也为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着力破解运行机制不适应媒体融合的要求,传播机制不适应媒体融合要求,人才保障不适应媒体融合的难题,优化采编体系,以顺畅高效的运营机制激发活力;拓宽传播渠道,以梯次叠加传播机制激发活力;坚持创新导向,以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激发活力,不断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不断提升信息传播智能化水平,实现从“媒体融合”到“全媒融活”质的飞跃。
同志们,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继承传统坚守初心,接续奋斗担当使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我们要将先辈的精神化为前进的动力,我们要将主题教育引向深入,争取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扎实有效的工作思路和实际举措,以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性,一步一个脚印推动集团融合转型高质量发展,在新的长征路上取得新成果干出新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