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初心使命 永葆政治本色
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 吴炳贵
按照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安排,领导班子要在调研活动结束后,到基层单位讲党课,班子主要负责人要带头讲,班子成员要到分管基层单位讲。经过前段时间的理论学习和调研思考,我围绕“坚守初心使命、永葆政治本色”主题,从“感悟初心、坚守初心、践行初心”三个方面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通俗讲就是“共产党员的初心内涵是什么、履行初心的基本素质和要求有哪些、林业人如何践行初心和使命”。
一、感悟初心,锤炼党性修养。
“初心”一词来自《华严经》里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秉持最初的信念,只有这样最后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中国共产党人有着既定的、一致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也是淬炼和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金钢铁石。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有着深刻的内涵,需要共产党人铭悟、铭透、铭记,以此来滋养我们最纯正的初心和使命、锤炼最纯真的党性修养、永葆共产党人最纯洁的政治本色。
(一)铭悟初心,对党绝对忠诚。中国共产党人是凝聚在党组织的旗帜下、为党的使命宗旨而积极奋斗的一群先进分子。党的初心使命决定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地肩负起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要完成历史使命、实现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需要每个共产党员对党保持绝对忠诚之心,把党的初心使命装入胸中、融入血液、化为行动,为之奋斗终身。对党绝对忠诚关键在于“绝对”二字,这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最纯的忠诚。倘若广大党员干部不能做到对党绝对忠诚,不能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就会严重影响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就难以战胜各种风险挑战,难以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此,我们铭悟初心,就是对党绝对忠诚,把入党时面对党旗立下的誓言铭记于心:“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二)铭透初心,对事业无比热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坚持的初心,就是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仰,就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永远忠诚”。党的初心和使命是靠千千万万党员对事业的忠诚奉献而不断实现的,“青蒿素之母”屠呦呦、“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数十年如一日,对工作一腔热情,笃定坚持,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人民乃至人类,为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添上了浓墨重彩,得到大家的拥护和爱戴,这是一种莫大的成就和殊荣。我们要深刻领悟初心,真正悟透初心,就要把对初心和使命的坚守化为对事业的无比热爱、对工作的孜孜以求,始终刻苦钻研、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忘我工作,扑下身子真抓实干,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地“添砖加瓦”,作出积极的贡献。
(三)铭记初心,对人民一往情深。古语云: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人民是历史的推动者,更是未来的创造者。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告诫全党,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自觉担当“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指出“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深情地道出了共产党人永远和人民在一起的质朴情怀,让广大党员干部感受到坚定信仰、坚实初心的深厚力量。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考察并指导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时,再次强调“牢记初心和使命,必须坚持一心为民”。可以说,深化人民意识,坚守人民立场,充分认识人民是党的“初心”“使命”的灵魂和根本,既是这次主题教育不断深化的关键,也关系党和国家的长远和根本,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因此,我们铭记初心和使命,就要始终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把人民始终放在心中,增强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对人民的深情厚谊,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把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作为奋斗目标,站稳人民立场,走好群众路线,紧密联系群众,为人民用权,为百姓分忧、让人民满意,交出新时代新征程上优异的民生答卷。
二、坚守初心,提升过硬素质。
坚守初心使命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牢靠的政治思想、强烈的担当意识、扎实的能力素质、过硬的纪律作风作支撑,只有如此方能在践行初心使命的征途中抵御风险考验、迎接难题挑战,突破瓶颈诱惑,永葆先进和纯洁本色。具体来讲,坚守初心需要做到“五个过硬”。
(一)信念过硬,补足精神之钙。古人云“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可见信念之重要!信念是指引方向的航标灯、修身立业的压舱石,信念凝结着初心与使命,更是立身之本、正气之魂、力量之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有一些党员同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存在模糊认识,站位不高、信念不坚,工作起来打不起精神、慵懒散漫,为群众办事不作为、乱作为,碰到难题推脱、绕道走,这都是理想信念不坚、政治本色不纯的表现,是对初心和使命的背离。因此,每一名党员干部务必坚定“四个自信”,补足“精神之钙”,以过硬的信念练就“金刚之身”,“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其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其赤”,无论经受何种艰难险阻,永不改共产党员的本色。
(二)政治过硬,打牢思想之基。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党员干部讲政治,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始终做到对党绝对忠诚。把坚定拥戴核心、忠诚紧跟领袖融入血脉、植入灵魂,转化为思想自觉、党性观念和纪律要求,并全面落实到实际行动上。严格按党章规范自己的言行,党章倡导和要求的就坚决照做,党章反对和禁止的就坚决不做,努力做遵守党章的模范。“思想政治受洗礼”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首要目标,每一名领导干部要抓住政治理论学习教育的机会,认真通读“一章三书”,普通党员要通读“一章一书”,通过集中学和自学,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领悟,将学习往心里走、往深里走、往实里走,筑牢政治思想之基,确保政治方向不偏、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矢志不渝地朝着目标前进。
(三)责任过硬,敢于担当作为。我们党肩负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崇高使命。敢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党员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责任过硬首先要求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要把责任意识融入血脉,把岗位当阵地,高标准地履职尽责;其次要求勇挑重担,难题面前敢负责,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破难前行;还要求面对过失敢担责,从挫折和失败中勇于吸取教训,不断改进提高。
(四)能力过硬,善于履职破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要求党员干部不仅政治过硬,更要本领过硬。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相比,当前党员干部本领上的短板、能力上的不足、知识上的弱项、视野上的局限,越来越突出地表现出来,尤其是面对急难险重,一些党员干部要么束手无策、被动应对、不作为,要么“病急乱投医”、乱作为,这些都是能力不足的表现。我们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危机意识,牢固树立能力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与时俱进升级扩容的紧迫感,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努力学习各方面知识,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阔新眼界、开拓新视野,全面提高“八种能力”,即独立工作能力、学习创新能力、抢抓机遇能力、协调合作能力、统筹兼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注重效率能力以及自我评判能力。
(五)作风过硬,务实清廉为民。党员干部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民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作风过硬,体现为“务实、清廉、为民”六个字。一是“务实”,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权力观和政绩观,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坚持务实重行,实干当先,谋实事、办实事,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决反对一切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的行为。二是“清廉”,党员干部要将廉洁自律高悬于头、深藏于心、鞭策于行,养成自我反思、自我净化、自我约束的良好习惯,三省吾身,廉洁自律,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经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做到“身后有余不伸手,前方有路大步走”;对权力心存敬畏,清醒认识权力和义务相生相伴,懂得权力就是责任,对权力保持审慎态度,坚持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三是“为民”,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自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三、践行初心,争做合格党员。
对于每一个党员而言,如何践行初心使命,就是要在工作、生活中落实“四讲四有”,即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
(一)讲政治,有信念。毛泽东同志指出:“不讲政治,就等于没有灵魂”。一是要坚定政治立场。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坚定正确政治方向不动摇,做一名“有灵魂、有方向”的共产党员。二是坚守理想信念。以理想铸魂、用信念作骨,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念。三是坚持“四个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对党和人民事业满怀信心,以高昂的斗志投入党和人民的事业。
(二)讲规矩,有纪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规矩包括党章党纪国法、规章制度,包括党的优良传统、政治要求和道德规范等。一要讲规矩。党的纪律规矩是刚性约束,党员干部要增强规矩意识,始终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二是懂规矩。要熟知中央八项规定、省委七条意见、市委六条要求,熟知“六大纪律”(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切实加强对规矩纪律条文的学习,让规矩和制度入脑入心。三是守规矩。把纪律规矩渗透到工作和生活之中,“三思而后行”,做到不触纪律“红线”、不越法律“高压线”。
(三)讲道德,有品行。党员干部要常修政德,更要带头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不碰道德底线,体现共产党员先进性和模范作用。一是常修政德。党员干部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只要有做大事的能力和担当,相信组织会给予干事的岗位和平台。作为林业部门的党员干部,当前就是要潜心静气把生态文明建设好,把绿水青山保护好,这是最大的政德。二是弘扬社会公德。党员干部作为社会一份子,应带头遵守社会公德,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做文明公民。三是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工作纪律、严守工作制度、执行工作规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四是弘扬家庭美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封家书》、多读《十一书》,弘扬家国天下、耕读传家、积德行善、仁孝清廉的中华美德,传承良好家风。
(四)讲奉献,有作为。绿色富民是我们林业人的初心使命,林业的作为必须体现在“两富”上,一是“富生态”,就是要把共和国首任林业部长梁希“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的美好愿景变成现实,让“黄河流碧水,赤地变青山”。二是“富口袋”,就是要依托林业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以林药、林禽、林蔬等为主的林下经济,以竹、油茶等为主的特色经济林,以赏花经济、湿地经济、森林康养等为主的生态服务业,把绿水青山转化为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实现“两富”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一代代林业工作者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塞罕坝林场三代人,50多年如一日,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八步沙林场“六老汉”,38年持之以恒推进治沙造林,书写了从“沙逼人退”到“人进沙退”的绿色篇章。我们要学习他们矢志不渝、顽强拼搏的精神,“抓质变先量变”,“不比存量比增量”,以“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的精神,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同志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课,今天我只是开了个头,局党组班子成员和局直各单位党组织书记都要行动起来,带领学、带头讲、找差距、抓落实,共同营造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浓厚氛围,推动主题教育工作取得实实在在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