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扶贫办】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一、高效率开展学习,确保学有所悟
(一)紧扣学习重点。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立行”这个核心,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反复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应勇同志在全省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和孟祥伟同志在全市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要求党员干部认真学好《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中国共产党简史》等四本必读教材。
(二)丰富学习形式。采取“集中学”和“个人学”相结合、“在家学”和“出去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学习。4月1日,举办为期一天的专题读书班,全体党员干部集中研读四本必读教材并交流学习体会,党支部对个人学习情况每周“提醒”、每月“检查”;组织办全体干部职工集中收看百家讲坛《党史故事100讲》,在教授名家的生动讲述中回望历史,感悟百年前革命先驱的民族气魄与爱国情怀,激发了大家的爱国主义情感;4月9日,组织党员干部赴通城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祭扫等系列活动,参观瞻仰了黄袍山革命烈士纪念碑、秋收暴动纪念馆、黄菊妈烈士陵园、湘鄂赣省委党校旧址、高冲公社党史国史馆等地,让大家接受红色洗礼,赓续红色血脉;落实学习计划和学习情况通报制度,全体党员干部制定个人学习计划,确定自学时间和篇目,并适时对学习情况和内容进行公布排名,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截至目前,党员干部参学率100%,党组中心组专题学习2期,主要领导参加党史学习教育省委宣讲团咸宁报告会和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党史专题集体学习。
(三)夯实学习成效。通过学党史,全体党员干部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更加坚定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着力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以学践行,积极投身到办实事、开新局之中。
二、高效能服务群众 确保办好实事
(一)深入交心谈心,抓好政策宣传。当前,处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时期,部分群众存在“政策变不变”“人员动不动”“干部走不走”的困惑和疑虑,借助“湾子夜话”“屋场夜话”“吃连心饭”等,驻村干部深入村湾,组织大家面对面拉家常、宣传“四摘四不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考核)政策。通过“话党恩•跟党走”“走村巷•连民心”等活动的深入开展,增添大家自立自强的信心和迈向新生活的决心。
(二)开展遍访遍改,抓好社区下沉。党员干部全覆盖下沉社区。落实第一书记签到制度,第一书记常态化下沉社区,全脱产式定时定期到社区报到,积极参与社区活动,遍访社区群众,收集问题,并围绕党史教育、扫黑除恶、创文固卫等内容开展百姓宣讲;普通党员结对社区群众,定期开展上门走访,面对面交流,收集反映的问题,研究解决措施,形成个人走访日记。当前,对结对的2个网格9个小区935户进行全覆盖走访,党员干部下沉率100%,累计成功入户率达90%以上,收集问题共计58项。落实动态管理制度,建立动态项目清单,对收集的问题每周进行一次梳理,已经整改完成的即时销号,新梳理的问题及时上号;针对遍访中发现的问题,明确责任人、整改举措和整改时限等,党员干部逐人逐项对照认领;建立整改台账,收集保存整改前后对比图片、整改举措和落实情况等。截至目前,我办为鲸华小区修缮基础设施、为鱼池小区和干休所小区重置排污管道、为各小区制作宣传栏等,累计投入资金16万余元,收集的58项问题均整改完成。
(三)做到即知即办,抓好舆情管控。我办将抓好舆情作为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实、走深的重要举措,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切实将人民的满意率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史学习教育以来,累计受理12317信访监督举报平台1件、网络舆情2件、来访1件,受理率、办结率和满意率均为100%。
三、高质量开展工作,确保开好新局
(一)构建乡村振兴蓝图。4月12日,召开市委中心组(第五次学习)就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进行了专题研学,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明确要突出有效衔接,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突出产业振兴,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要突出城乡融合,促进城乡要素合理流动;要突出规划引领,守好乡村的“庄严国土”;要突出领导带头,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推动我市乡村振兴工作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二)稳步推进有效衔接。结合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审议并起草了《咸宁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方案》,明确了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一条底线”,突出贫困村贫困户增收和乡村建设“两个重点”,实施五村同创、五治提升、五业同兴“三大活动”,加强规划、政策、项目、工作“四个衔接”,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主题,为新时代咸宁乡村振兴管全面、管长远,创新了许多思路和举措。
(三)助力“十四五”开局起步。我办着力为咸宁高质量发展贡献“乡村振兴”力量。党史学习教育以来,组织实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试点,申报崇阳县为全省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试点县;建立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常态化投入机制,市本级预算衔接资金9430万元;引入保险保障机制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提供保险保障;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开展了创业致富带头人第二期培训班,共培训学员103人;组织县市区开展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14.05万人外出务工;全市驻村工作队员就地转化疫情防控员,协助村两委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